走进王莘故居 追寻红色佳音

发布日期:2022.6.9 发布部门:行政后勤 浏览:

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不断深入,6月8日,惠山中专行政后勤支部党员走进荡口古镇王莘纪念馆,进行实地观摩学习,探寻王莘和《歌唱祖国》背后的故事,引导大家在知史爱党、知史爱国、知史爱校中筑牢理想信念,激励广大党员以实际行动和不懈奋斗为职教事业作出贡献。

王莘故居.png 

回望共和国历史,每一个重要时刻,总有《歌唱祖国》的旋律回荡在耳边,它经久流传,享有“第二国歌”的美誉。

1950年9月,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前夕,王莘到北京,偶然看见天安门广场上准备国庆游行的队伍,朝气蓬勃的少先队员、整齐划一的阅兵方阵,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……这一切让他激动不已,脱口唱出“五星红旗迎风飘扬,胜利歌声多么响亮”。在回去的火车上,他急忙拿出笔,找不到纸,便在烟盒背面飞快写起来,歌谱跃然纸上,一气呵成,王莘流下激动的泪水。他用老师冼星海送的那支写下《黄河大合唱》的自动铅笔,创作出了这首不朽的歌曲。1951年国庆节,文化部向全国推荐这首歌,《人民日报》用近半版的篇幅予以报道。从此这首歌唱遍神州大地。它曾被嫦娥一号带上38万米的高空,曾唱响在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,唱出了祖国强盛的满腔自豪,让无数同胞热泪盈眶。

参观王莘故居2.jpg

特别让无锡人骄傲的是,王莘是从荡口古镇走出来的音乐家。生于1918年的王莘,自幼受到江南民乐的熏陶,在 25岁的时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他投身于大革命的滚滚洪流,用歌声发动民众,鼓舞斗志。惠山中专青年党员谢晓庆说:“我们将牢记党的嘱托,不负韶华,不懈奋斗,以更坚定的自信,更丰厚的底蕴,更强大的活力开启学校教育改革新征程。在党的生日来临之际,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,再创辉煌。”

参观王莘故居1.jpg

每次听到这首歌,心中都会激荡起无限的家国情怀。今天了解到歌曲诞生的背景,更加激动不已。全体党员要汲取红色力量,扛起历史使命,用责任担当和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忠诚、强国有我、兴教有我的铮铮誓言。

 (撰稿:张萍  审核:柏英)